jinnianhui:金年会

site-name
    公司邮箱
欢迎访问 jinnianhui:金年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今天是 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新闻详情

污泥处置应尽快破除误区

2014-7-8 16:06:10

 作者:陈湘静  来源:中国环境报

很多人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进展缓慢的原因归咎于中国污水污泥泥质特殊,无法照搬国外经验,同时由于污泥处置技术五花八门、导致地方政府选择困难。但从地方实践遇到的困难来看,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对污泥处理处置存在认识误区所致。

误区一:不给马吃足草也能让马跑

政策层明确了污泥处理的原则: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事实上,这三原则之间并不是平行关系。无论采取何种技术路线,无害化都是不可动摇的首要目标。而为实现污染物在自然界的稳定无害,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即使采取资源化路线,其带来的经济价值也并不能完全补偿科学合理处置的成本。

而国家虽然提出了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要求,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明确污泥处理处置的费用来源,现行的污水处理收费中也没有包含这部分费用。而唯中央马首是瞻的地方政府,也鲜少在付费机制上有进展。个别经济发达地区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而更多地区则是污水处理费用尚且勉强支付,对污泥处置则更是捉襟见肘。

没有明确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在污泥处理处置上的支付意愿和能力不足,一方面容易采取低价中标,相关设施建设缓慢、运行不畅,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在技术选择上,盲目相信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相信污泥处理处置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

事实上,很多号称可以自给自足的污泥资源化处置路线,本质是污染转移,没有计算环境成本而展现的虚假低成本。比如污泥脱水后与煤混合,使用普通锅炉进行焚烧发电,污泥中复杂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未经严格控制排入大气,危害远甚于垃圾焚烧发电。

此类资源化处置路线近年来在不少地方大行其道,其本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污泥处理处置需要合理付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误区二:口头鼓励采购就能理顺产业链

污泥从产生到妥善处置,往往涉及多个环节,需要建设、环保、农林等多个主管部门协调。而对于很多以资源化为处置末端的技术来说,污泥产品生产消费关系的理顺,可能比技术本身更为关键。

以厦门岛为例,由于岛上工业较少,污水中重金属含量少,污泥泥质较为适合有机肥生产。当地也因此确定了堆肥的技术路线。但实际情况是已建成的不少处置项目如今已经成为了污泥堆放点,无法正常生产运行。

原因很简单,污泥制肥卖不出去。由于运输半径、成本考虑,污泥当地制肥当地消化是理想方案。但实践中,消费端却很难进行配合。而这样的现象不独为厦门所有。

在城市中,有机肥的消费者包含周边农户,也包括对肥料有需求的园林绿化部门。但现在国家对污泥资源化产品的采购实行的是“口头鼓励”制度,很难对消费端产生激励。

特别是不少地方园林绿化部门的表现更让人失望,宁愿花大价钱从外地购买有机肥,也不愿采购本地合乎要求的污泥制肥产品。这一看似不合理现象的背后,是对国家相关采购经费的不愿放手,是对部门小利益的坚持。

而要破除这一障碍、理顺污泥处理处置的产业链条,地方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应在协调部门利益、加强协作方面有所作为。


下一条新闻:暂无

上一条新闻:垃圾焚烧最严新标7月1日起实施